29日上午,2012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暨省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学术报告厅举行,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主编李建平教授作“十一五”期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展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全国四大区域内部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江苏2010年上升为第一;广东保持不变排在第二;上海第三;北京位居第四位,排位都在发生变化
李建平报告指出:《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自2007年以来已经连续发布了系列年度报告,今年是第六部。今年的主题是“十一五”期间的回眸与展望,因此今年这部蓝皮书力图对“十一五”期间全国31个省市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评价,深刻揭示中国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省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路径。
全国四大区域内部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东部地区,江苏2006年是第四,2010年上升为第一;广东2006年第二,2010年保持不变;上海2006年第一位,2010年是下降到第三位;北京2006年第三位,2010年第四位,排位都在发生变化。中部地区湖北2006年第二,2010年第一位;安徽更加突出,2006年第五,在中部地区2010年上升了3位;河南2006年排第一,2010年是第三位;江西2006年第六位,2010年第五位。包括湖南和山西都掉了两位,中部地区出现这种情况。西部地区,12个省份有4个省份处于中游区,其他8个省份都处于下游区,西部地区平均得分只有上游区的一半,表明其竞争力与上游区相比有明显差距,但与中部地区相比很多省份的竞争力得分差距很小。东北地区,三个省份中黑龙江省下降了4位,吉林下降了3位,使得东北地区三个省份竞争力综合排位逐渐拉开。总体来讲是上升,但是三个省还是发展不平衡的。
全国四大区域间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把全国31个省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2010年东部地区分值上升0.51;中部和西部地区上升比较大,中部是2.52,西部是2.73,幅度都比较大。四个地区分值都有明显上升,其中西部地区分值上升最多,增加了2.73,中部和东部增加了2.52和1.45,东部地区平均分值上升相对小一点,是0.51。由此反映出西部地区各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平均而言提升比较快,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呈现逐步缩小趋势,2006年的分差为19,2010年的分差为16.78。
全国各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综合评价。2010年在上游区有江苏、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天津、辽宁、福建、湖北,跟2006年做了一个对比。中游是内蒙古、河北、四川、安徽、河南、江西、黑龙江、湖南、重庆、陕西。下游是海南、山西、吉林、新疆、云南、青海、甘肃、西藏。可以看到这五年来的一些变化,具体来讲有几个变化。2010年和2006年相比,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上升11个省份,重庆市上升了6位,安徽上升了4位,江苏和江西排位均上升了3位,内蒙古、湖北、海南上升2位,贵州、陕西、青海上升了1位。排位下降的有11个省份,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山西,其次是河南下降了4位,吉林、黑龙江、广西三省各下降3位,河北、上海、湖南下降2位,北京、云南、甘肃下降5位。9个省份排位没有变化,天津、辽宁、浙江、福建、山东、广东、西藏、宁夏、新疆。从跨区段来看,湖北由中游区升入上游区、重庆由下游区升入中游区。
各区段内各省域经济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从排位波动结果来看,与以往不同的是,上游区的省市区排位交替变化比较多,其中江苏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一位,相应的上海市则下降了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