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究竟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学界、政府和社会上不少人并不认为资本市场的作用有多大,他们大多都是从融资额和融资比例的角度来评判资本市场的作用和地位的。不少学者都是拿资本市场的融资额与银行的融资额相比较,从而得出资本市场并不重要的结论,这是不正确的方法,也是不正确的结论。因为这种比较本身就不是衡量两种金融制度重要性的标准。
在这20年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资本市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正在与日俱增。概括地说,主要有六大作用:
第一,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的核心,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到2010年底,中国经济总规模将接近40万亿,约6万亿美元,总规模超过日本。资本市场从资本筹集、公司治理、风险释放、财富增长和信息透明度等方面不仅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大大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没有资本市场的发展,今天很多看起来很成功、很强大的企业,可能已经破产倒闭了。所以说,资本市场是企业腾飞的翅膀,又是中国经济前行的动力。
第二,资本市场加快了社会财富特别是金融资产的增长。
经济的发展需要财富的集聚和优化配置,社会的进步需要财富的大幅度增加为前提。没有社会财富的增加,说社会会进步,我不相信。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不仅是经济成长的发动机,而且还为社会创造了一种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财富成长模式,建立了一种经济增长基础上的从可自由参与的财富分享机制。这个作用太重要了。以前中国人收入的增加主要靠增量收入,存量财富缺乏成长机制,存量财富带来不了多少新增收入。我们有了钱就存到商业银行,储蓄存款怎么能增长你的存量财富呢?后来发现存款增加不了多少存量财富,就赶紧投资房子。一个社会,如果靠投资房子去成长你的存量财富,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的金融体系不发达,金融体系没有提供投资者可自由选择的成长性资产。资本市场实际上创造了一种可选择的具有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财富成长机制。
我在很多地方都讲,所有的资产中,股票是最好的。各理论和经验都表明,从收益风险比、流动性等方面看,股票是现代社会最应配置的金融资产。美国一位教授写了一本书,拿股票、房地产、长期国债、黄金四种资产做比较,时间跨度是1896年到1996年的100年间。研究发现,在这四种资产中,收益最好的是股票,在股票中,中小企业好于蓝筹企业。第二位的是房地产,收益率只有股票的1/10。第三位是长期国债,最后是黄金。研究结果与中国的理财观念不同。大多数中国人的理财观念刚好与此相反,黄金排在最重要的位置,投资房地产放在比投资股票更优先的地位。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区。
说资本市场提供了一种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财富成长机制,是有实证支持的。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建立了一种人人可以参与的财富分享机制。这是经济民主的重要体现。
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加快了中国社会财富特别是金融资产的增长速度。1990年中国社会的金融资产,只有区区的3.8万亿,证券化的金融资产几可以忽略不计。到2010年,中国全社会的金融资产超过了100万亿,其中,证券化金融资产(股票+债券)超过40万亿人民币,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这里面就有一个命题,就是资产没有泡沫。有人说,快速增长的金融资产中有大量泡沫,我不以为然。我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和中国金融结构转型的必然表现,没有金融资产如此大规模的增长,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难以维持。
最近一年来,我心里总有一个情结或者说心中有一个彼岸,那就是如何让中国经济能够维持100年的增长,百年增长就是心中的彼岸。这个想法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美国跨世纪增长的启示。美国经济从上世纪初到这次金融危机,整整成长了100年。看看美国经济百年成长史,就非常清楚。百年间只有七年的衰退,主要在1929年-1933年和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时期。我在想,美国经济这样庞大的经济体,能够维持百年增长,其中必有奥秘。奥秘在哪里?细细想来,跟两个因素是有最密切关系的:
其一,科技创新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革命,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科技创新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成为美国经济长周期增长的起点。美国这样大的经济体,要进入几十年甚至百年增长周期,要有原动力。这个原动力一定是产业革命带来的。产业革命之前,一定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翻开美国现代经济史可以看到,在上个世纪初,冶金技术的提高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加上后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的普及,推动了美国经济差不多40年的增长。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破,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后工业化时代催生了纳斯达克和微软、英特尔、苹果等新型领袖企业的出现,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经济突然间开始加速,到了20世纪的90年代末期,美国经济和日本经济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开始把日本抛在后面了,实际上美日两国的经济有一段时间是并驾齐驱的。中国经济要维持百年增长,没有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没有产业的转型,只想靠大规模投入来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十二五”规划提出来的大力发展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是非常正确的。中国经济要实现一个长周期的增长发展,光靠人口红利是不够的,靠制度红利也是不够的,需要科技进步和创新,需要找到一个产业革命的原动力。21世纪的产业革命从哪里开始?这个需要思考。我个人认为可能在新能源、新材料革命领域,也可能在生物工程方面。这些领域的产业革命可能会成为下一轮新的经济长周期增长的起点。经济增长长周期的逻辑过程,不会因为国别的差别和制度的差异而不同,具有同质性。
其二,就是美国的现代金融体系和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金融结构。这也是美国和日本在最近20年在经济上拉大差距的根本性原因。我在想,经济增长除了科技进步是最根本的动力源以外,还要有一个使科技进步这个动力源发挥乘数效应的加速器,这是什么呢?这就是现代金融。要让科技进步迅速有效率地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变成新型产业,金融的作用不可或缺。这种金融制度不仅要媒介资金供求,而且还能创造一种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源源不竭的金融资源增长机制。我始终认为,在迈向现代社会的进程中,要维持经济持续增长金融资源或者说金融资产的大规模增长是一个必要条件。大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需要大规模资本投入的,需要源源不断的金融资本的力量去推动的,否则仅有科技进步是不够的,还是转换不成强大的生产力的。科技进步是原动力,是基础、是起点,现代金融提供了杠杆化的动力,是关键,是加速器。
有些人忽视现代金融的作用,没有看到金融的杠杆作用。卖傻力气是不可能进入发达、富裕社会的。金融还是一种技巧,它能让你用相对少的功力,做很大的事情。于是你就要设计一种这样的金融制度,能源源不断地创造与经济规模相适应(有时也可能是超经济规模)的金融资产。
在中国,显而易见,除了我们必须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以推动产业升级乃至产业革命外,还要设计一种能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竭金融资源的金融制度。我们现有的内需市场,现有的人口红利,使中国经济增长10年没有问题,但是,10年以后,即2020年以后怎么办?我们需要从战略的角度,设计一种适当的金融制度,这个适当的金融制度就是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它能够创造出与未来中国经济相匹配的源源不竭的金融资源。
经济的百年增长,首先要设计好动力系统,这个动力系统就是科技进步和源源不竭的金融资本。除动力系统之外,经济的持续增长,要有压力释放系统或者说风险释放机制。没有风险释放机制,经济体系迟早都会崩溃。有了合适的风险释放机制,经济增长才能持续,就像人需要解压一样。人如果24小时不停顿地工作,很快就会出问题。所以他一定要睡觉,睡觉是一种压力的释放,他还要聊天的,要散步,要交流,要看电影等等,这都是压力释放。经济也是这样,要设计经济增长的风险释放机制。这个风险释放机制是什么呢?是资本市场或者说以资本为基础形成的现代金融体系。资本市场通过资产证券化,使风险流动起来,使风险从存量化变成流量化,通过资产的流动实现风险的释放。这就是我的思考。按照这种逻辑走下去,中国经济可能可以维持百年增长。要知道20年的增长,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很大,是考虑在21世纪头20年高速增长之后还要持续增长,要像美国在20世纪那样增长100年。
所以,金融资产的迅速增长,既是中国社会富裕的标志,又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源源不断的巨大金融资源,而且还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资本市场的作用。
第三,资本市场为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机制转型提供了天然的市场化平台,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没有资本市场,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资本市场使单个股东或者少数股东组成的企业,成为社会公众公司,对中国企业来说,这就是一种彻底的企业制度变革,是一种观念的革命。这种制度变革,使中国企业从为所欲为、无知无畏的盲流的心态,转变成为既有制约又有激励的现代行为机制。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在没有上市之前,个个都是盲流,目标终无所定;行为无所畏惧,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敢做,没有风险概念,没有约束力量,为所欲为。有了资本市场,成了上市公司后,它们在理念和行为机制上都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正在成为一个有目标,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理性行为人。很多企业,都说上市意味着企业脱胎换骨的变革,意味着从一个蛮荒时代进入到现代文明社会。所以资本市场使中国的企业,不仅有股东意识和公司治理的概念,不仅有对收益与风险匹配原则的深切理解,而且通过强制性的信息透明度原则使其开始具有经济民主的精神。经济民主精神对中国来说太重要了,就是要尊重股东,信息要透明,一切都要讲真话,要平等沟通和对话,这无不体现了经济民主的精神,一切从投票开始,由投票来决定。
所以,资本市场使中国企业华丽转身、进而迈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中国企业的价值也得到了公正的评价。在我上大学和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在今天,全球百强甚至十强中都有中国企业的身影,即使好莱坞大片的导演们恐怕也没有这个想象,但这已经是事实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十强中,无论是按市值,还是利润,还是销售额,都有两三席之地。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变化中,资本市场的作用特别重要。
第四,资本市场推动了中国传统金融体系的变革,进而使其逐渐向现代金融体系演变。
所谓现代金融体系是指什么呢?是指以资本市场为基础构建的金融体系;所谓传统金融体系,是指以传统商业银行为基础的金融体系,也就是没有资本市场或者说资本市场不发达条件下的商业银行主导的那个金融体系。在现代社会,刚才我谈了,金融体系不仅仅是资源配置的机制,不仅仅是媒介资金供求关系的机制,而且还是一种风险分散机制。以资本市场为基础构建的现代金融体系,已然具有资源配置特别是存量资源调整、分散风险和财富成长与分享三大功能,这就是在中国为什么必须发展资本市场的根本原因。我理解在中国发展资本市场,不是实用主义的,而是具有战略目标的。
第五,资本市场发展培育了数以千万计的具有风险意识的投资者,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投资者群体的金融意识、民主意识和政策观念。
从来没有一所学校,也从来没有一种教育方式,能像资本市场那样,让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普通的投资者那样真切地关心国家大事,那样深入地了解国家政策的变化,那样富有理性地行使经济民主权利。例如,投资者很关心“十八大”什么时候开,关心货币政策会有什么变化,关心为什么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不加息,关心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等等,这些问题过去都是经济学家和政府部门关心思考的,现在我们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都在思考这样宏大而高深的问题。投资者不仅关注国内大事,也关心国际大事,关心爱尔兰危机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关心朝韩危机,关心美日联合军事演习,如此等等,他们关心我们国家的未来,关心国际安全,关心经济政策的变化,有哪一所学校能做到?
资本市场使投资者富有理性地行使经济民主的权利。投资者通常在研究信息之后如果发现这家企业没有成长性,不值得投资,那就不买你的股票,这种决策是富有理性的。参加股东大会,任何股东都可以民主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所以,在中国,资本市场既是投资者的乐园,经济前行的发动机,也是现代社会公民意识孕育的摇篮。而这正是中国社会文明、民主、法制社会的重要基础,资本市场对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形成,国民素质的提高,公民意识的培育,比任何流于形式的口头教育都要好得多。
第六,资本市场给全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收益风险在不同层次匹配的、可以自主选择并具有相当流动性的证券化金融资产。
在消费品市场上,我们经常强调,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自主选择权,这是消费者自主权的核心内容,也是市场经济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与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相对应的是,投资者也必须拥有自主选择投资品或资产的权利,这既是一国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金融市场发达是否的重要标志。给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不同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具有充分流动性且信息透明的金融产品,是一国使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
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说,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