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10日发布报告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中国出口总体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但欧洲债务危机、人民币升值、价格等因素将会带动出口增速逐步回落。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出口达1317.6亿美元,单月出口规模创下这次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同比增长48.5%,比上月加快18个百分点,进口增速比上月放缓1.4个百分点。贸易收支则从4月份顺差16.8亿美元急剧增加到5月份的195.33亿美元。
“与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5月份相比,我国出口增加了9.2%,进口增加了11.4%,月度贸易顺差也恢复到危机前20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能华表示。
他认为出口加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欧美和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复苏,这对我国出口拉动效应比较明显,而欧盟、美国分别占到我国出口市场份额的20%、18%,5月份公布的OECD综合领先指数也已经连续14个月上升。因此中国出口总体向好趋势并不会改变。
此外,5月份我国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也呈现快速增加的态势,当月我国对东盟、韩国出口同比分别增长了48%、52%,而对俄罗斯的出口则同比增长了91.61%。
不过,刘能华认为,未来我国出口情况取决于几方面因素的较量,除了上述的正面因素之外,也有部分不利因素影响到我国出口。
一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的经济依然受到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二是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将呈现升值的态势,目前市场上一年期的人民币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已有升值预期,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累积效应将更加明显;三是国内价格上涨推动劳动者工资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增加了中国加工贸易的成本,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加上2009年低基数效应的逐步消退,未来出口同比增速将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