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率昨晚意外上调0.5个百分点
继上周四和昨天3月期与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次第上行后,昨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所涉及范围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上升至16%。
央行表示,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在信贷再次井喷、流动性宽裕的局面下,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微调已有普遍明确预期,不过,主流观点认为,存款准备金率微调时点最早在春节之后。
“上调时点大大超出市场预期,将会产生较强紧缩预期。”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显然,政策出台意在指向2010年1月已成定局的井喷信贷投放,以及隐现在未来的可能通胀。
为何提前来临?
央行此举出乎市场意料。之前,市场机构普遍认为,央行至少在农历新年前不会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这与1月份信贷井喷密切相关”。
数据显示,2010年1月的第一个星期,新增贷款规模已经超过6000亿元。《第一财经日报》此前报道,一季度信贷将超万亿,井喷已无悬念。
鲁政委认为,这令宏观部门可能产生对信贷以及未来通胀的担忧,因而,有必要发出信号对市场预期进行引导。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央行早于市场预期启动准备金率程序,并非单纯起因于1月信贷再次飙升,还考虑到当前市场资金十分充裕的局面。
而从未来看,也存在政策前瞻性的考虑。他认为,在目前流动性充裕和存款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信贷增长将依然可观,进而导致市场融资进入低成本时代。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则认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早于预期主要是由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出口形势好转早于预期,使得保经济增长的压力减轻;通胀预期加剧,使得收紧有必要性;提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使得银行全年信贷水平更为均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央票的替代工具,因为目前央票二级市场利率倒挂,央行对冲央票没有起到回笼资金的作用。
释放信号在先
事实上,央行收紧的信号已经非常明显。从近期的公开市场操作便可见一斑。
2010年1月7日,3个月期央票利率上行4个基点,至1.3684%,为四个多月以来首次调整。这被市场看做是央行货币政策微调的重启。1月12日,央行又在5个月之后首次上调1年期央票的参考收益率,使之回升8.29个基点,至1.8434%。这一举措增加了市场对流动性收紧的预期。
除此之外,监管部门也在公开场合屡次发声,使得收紧预期日趋明朗。
2009年10月起,澳大利亚等央行加息,宣告货币政策揭开退出大幕。彼时,国内首次提出“管理通胀预期”这一概念。
2009年12月22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金融论坛”上公开称,考虑到外汇占款、对冲、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国内货币政策仍要强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话音一落,市场即判断央行动用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上升。
而在今年1月6日召开的央行工作会议则明确指出,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与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同时,要把握好信贷结构,防止季度之间、月度之间的异常波动。
回归真正“适度宽松”
鲁政委认为:“如果说今年信贷定调7.5万亿左右是部分释放‘收紧’信号,那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则表示政策开始实质性收紧。”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意在回归“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
连平也指出,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央行对信贷投放进行窗口指导以及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进行微调,可以看做是收紧政策的第一个阶段。而从1月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开始,央行有可能会继续使用数量型工具甚至价格型工具进行调控,这可以看做是政策收紧的第二个阶段。
李慧勇对本报表示:“毫无疑问,存款准备金率是力度比较大的回笼资金的紧缩工具,会对银行放贷有更强有力的约束,会促使银行更均衡地投放。其对股市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影响是一次性的,总体而言,其对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影响将更大。”
新一轮政策收紧大幕初启,后面的戏码如何上演同样引人注目。潘向东认为,央行今后的调控措施需要“边走边看”,“如果经济继续偏热,存款准备金率有可能会多次小幅上调;如果经济偏热的苗头有所回落,也不排除有回调的可能。”
对于存款准备金率未来的上调空间,连平认为,目前已经处于历史的高位,而前一轮经济收紧的过程中最高也只是调整至17%的水平,因此未来上调空间不大。
鲁政委则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年内准备金率还有2~3次上调可能。但在当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16%的情况下,未来能够继续使用的空间可能不足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