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有远大的理想。
一个胸怀远大理想的民族,“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此时此刻,当人们以自豪的神情,翘首以待国庆盛典的到来,可曾想起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呼唤?可曾想起方志敏烈士在狱中昏暗的油灯下书写《可爱的中国》?
可以告慰无数仁人志士的是:60年,中华大地新人辈出,俊彦辈出,英雄辈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当家做主的中国人民以改天换地的精神面貌,投身于一个崭新国家的建设。他们奋斗与牺牲、传承与开拓,不断提升民族精神的新高度。
新 生
共和国一切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在于人,在于人的精神
新中国诞生60周年前夕,一项全国1亿多人参与的“双百”人物评选揭晓。在9月14日举行的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向为新中国创立、建设和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致以崇高敬意。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那些在不同年代涌现的英名一一重现,激活了共和国的记忆。
在这份沉甸甸的名单中,人们早已熟知并肃然起敬的,有两位年轻的农家儿女。为了新中国,他们在黎明前倒下。
刘胡兰,山西文水县的农家姑娘,从容躺到敌人的铡刀下。这个14岁少女的牺牲,使毛泽东主席为之震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在中国家喻户晓。
董存瑞,河北怀来县的农家小伙,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只手托举炸药包,与敌人碉堡同归于尽,牺牲时仅18岁。朱德总司令为之动容,挥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还有无数这样的英烈,为了理想舍生忘死,托举起共和国这个新生的婴儿。
新的时代也属于他们。前不久逝世的哲学家任继愈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只有历尽灾难、饱受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才有刻骨铭心的“翻身感”。经过百年奋斗,几代人努力,中国人终于站起来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新社会和新国家的突出标志。”著名学者金冲及说:“人们相互以‘同志’相称,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再有上等人和下等人的区别。”
世界真的变了。庄重的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上,上海工人代表范小青上台发言:“今天,我——一个年轻的女工,能够站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讲台上来说话,这是五千年来中国历史上没有的事。我感到无上光荣!”
同样的情景出现在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偌大的会场里,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戴瓜皮帽的,各色人物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在我来说这是平生第一次,是过去根本无法想象的。”许多年后,参加那次会议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当年的见闻,仍然唏嘘感慨。
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工厂,自己的政府,自己的国家——新中国颠覆了中国历史上对“小人物”的蔑视,使他们获得了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高尚地位和不曾有过的尊重。在他们内心深处,沉睡的主人翁意识被激起,爱家报国的赤子之心和着改天换地的旺盛干劲喷涌,奔腾不息。
北京崇文区清洁队掏粪工人时传祥,解放前受了粪霸20年欺凌,新中国给他做人的尊严。他记住一个通俗的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
共和国从一开始就热切地鼓励工农知识化。
刘少奇送给时传祥一支英雄100号钢笔,要求他还得“学习好”。几个月后,时传祥用这支笔,给国家主席写了一封306个字的贺岁信。为工农大众扫盲,是国家领导人心头记挂的一件大事。
共和国一个甲子,所取得的一切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在于人,在于人的精神。
这是人的权益得到空前伸张的60年,是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60年,是人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60年。作家叶辛说,新中国60年,中国人拥有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作为人的最广阔的权利外延,由此带来了人的主体性的空前增强。
从钢铁战士邱少云,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从“一抓准”、“一口清”、“一团火”的售货员张秉贵,到“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信访员张云泉;从发明“深坑作业法”的“煤黑子”马万水,到赶超世界一流的“金牌工人”许振超……年代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不同,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是一致的。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智慧甚至生命,为至爱的祖国贡献力量,同时丰富了共和国的“精神大厦”。
他们是中国人民精神气质、道德风范的代表。
他们,不愧为共和国弥足珍贵的珠宝。
爱 国
祖国始终像磁石一般,吸引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辉煌六十年成就展”于9月19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照片前,许多人想到邓稼先。
人称“娃娃博士”、前程似锦的他,拿到博士学位9天后就毅然回到新生的共和国。为了给祖国放一个“大炮仗”,他28年隐姓埋名,抛妻别子,离开公众视线,消失在茫茫大漠戈壁。
1964年10月16日,当“大炮仗”的冲击波震动各国地震监测站之际,领衔“燃放”的邓稼先仍鲜为人知。而远隔重洋的老同学杨振宁,却从美国媒体的零星信息中敏锐感到:一定是邓稼先!
一次,航投试验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摔裂。邓稼先摒开众人抢上前去,把原子弹碎片拿在手里检验,不惜受到致命的辐射伤害。1987年临终前,他最后的愿望是看一眼天安门,最后的话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让邓稼先们九死无悔的,是中华民族绵延百余年的强国梦,在社会主义中国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爱国主义从来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柱。新中国成立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爱国主义最深刻的时代内涵。
祖国,始终像磁石一般,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投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这是数学家华罗庚在1950年回国途中,向全美中国留学生发出的一封公开信。
华罗庚的学生陈景润追随老师足迹,为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倾尽毕生心血。在1991年的一次采访中,记者问他:“人生的目的是什么?”陈景润平静地回答:“是奉献,不是索取。”
这是朴素而真实的感情流露。这样的故事,在共和国的一页页篇章中从未中断。光学家蒋筑英曾说“生育我者父母,教养我者党”。他和他的研究小组建立了中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设计了中国第一台电子分色机的分色特性和镀膜要求,先后解决国产镜头研制工作中的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最后,积劳成疾,病逝在出差路上。
被称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刚,呕心沥血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病榻之上,仍坚持辅导研究生。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这句质朴的话,道出了多少优秀中华儿女的大爱!
经济建设急需石油,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人喊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给新中国工业建设注入不竭的血液。
当百年不遇的长江、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时发难,洪水溃破九江大堤,武汉告急、哈尔滨告急、大庆告急之际,子弟兵舍生忘死,与灾区人民团结奋战。严防死守的“九八抗洪精神”,为改革奋进中的共和国提振了勇气。
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它们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通,深深熔铸在这个古老民族重新焕发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比一千颗太阳还亮”。
创 新
潜伏的生产力一旦释放,“中国力量”便喷薄而出,催生遍地英雄
上世纪70年代末,《芝加哥论坛报》记者蒂姆和其他7位美国同行来到北京,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常驻的美国记者。当时的北京留给他的印象是灰蒙蒙的,“大街上的行人穿着清一色的衣服,脸上几乎看不到笑容”。
30多年后,再次来到北京的蒂姆感叹:美国的现代化用了一二百年的时间,而中国仅在30年的时间里就变得足以让世界惊叹。“变化最大的是中国人,是每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衣着一样,变得多姿多彩。”
在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看来,30年历史巨变,可以从多方面、用多视角来观察,而其中最突出的一条,或者说最使十几亿中国人受惠的一条,就是在新时期,从根本上改变了封闭僵化的颓势和万马齐喑的沉闷,中国真正充满希望地活跃起来了。
解放思想是新时期的先导。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让人们走出教条主义的桎梏,精神为之一振。
锐意创新是新时期的特色。中国人民的思想,从禁锢中走出,从困惑中觉醒,迸发出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让农村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从根本上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大量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城务工,助推共和国在工业化之路上疾步如飞。
樊书生,河南安阳的一位农民工。2007年全国两会前夕,他和11位基层代表一起,被请进中南海为修改《政府工作报告》出谋划策。面对温家宝总理和各部委主要领导,他直言:“我们感觉工资有点儿低!”2008年春,来自上海的农民工朱雪芹等走进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成为共商国是的人大代表——这些镜头定格了一段历史:亿万农民工拥有了更多的参政议政的话语权。
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是13亿中国人民。30多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富裕起来,眼界开阔起来,因此也成为改革开放最坚定的拥护者。30多年来,无论是创新的成功还是探索的失败,“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始终是最耀眼的时代底色。“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成为全民族的集体认知。
潜伏的生产力一旦释放,“中国力量”便喷薄而出,催生遍地英雄: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稻田中走来。他的杂交水稻遍布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给渴望温饱的人带去希望。
当代“毕昇”王选从电脑房走来。他主持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掀起了“淘汰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印刷技术二次革命。
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从卫星发射基地走来。在他指挥下发射的卫星,占了中国全部航天飞行器的1/3。
江苏华西村吴仁宝的小五金厂、浙江温州南存辉的小电器厂、四川刘永行四兄弟的鹌鹑饲养场……千千万万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改写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观念突破与体制创新形成合力,哪里率先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哪里就迅速崛起。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他们乐于创新、勇于突破。书写了从“末代学徒”到国企董事长传奇的冯根生,率先打破“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的“三铁”体制,第一个进行职工持股改革,第一个毅然接手负债近亿的“老字号”杭州胡庆余堂。
他们永不言败、眼光开阔。带领11个人、怀揣20万元资金,柳传志在不惑之年创业。卖过电子表卖过运动裤,曾落魄得一无所有,最终创办了知名品牌——联想,成功实现“蛇吞大象”的跨国并购,成为第一家跻身世界500强的中国民营企业。
他们甘于奉献、当仁不让。“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被誉为“常青树”的鲁冠球,以“奋斗十年添个零”的效率,使浙江万向集团稳健成长,还反哺“三农”、兴办教育,对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捐款数以亿计。
张瑞敏怒砸次品冰箱的执着,催生了今天享誉海内外的海尔;王石勇闯饲料厂争取玉米供应权的坚持,催生了今天的地产第一股万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演绎出许许多多大开大合的人生故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的论断,成为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强音。
赓 续
无论外界怎样变化,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种长明不熄
9月20日晚,在典礼主题曲《像你一样生活》的动人旋律中,当选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的55位“平民英雄”走到聚光灯下,接受国家授予的崇高荣誉和来自社会的由衷敬意。
黑龙江桦南县73岁的赵永录大爷坚守在大河边,无偿为来往的乡亲摆渡49年。
像赵大爷一样坚持善行的,还有40年济贫帮困的山西矿工妈妈欧学联;义务救援30年,在大海中抢回130条生命的浙江渔民郭文标……
向这些平凡的奉献者,致敬!
为了救一名轻生的女青年,军人孟祥斌纵身跳入浪急水凉的江中,用尽自己最后一丝力气,献出了年仅28岁的生命。
像孟祥斌一样再也不能登上领奖台的还有很多人,请记下他们的名字:罗成财、周波、杨继斌、邱光华、谭东、于春雨、阿木冬·吐鲁甫……
向这些勇敢的牺牲者,致敬!
55位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传递着人间的至爱。他们助人为乐,不求回报;他们见义勇为,不怕牺牲;他们付出敬业,拼搏进取;他们孝老爱亲,默默无闻;他们诚实守信,一诺千金……从模范身上,人们分明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时代赓续,看见时代赋予民族性格新的光芒。
多难兴邦。2008年,一场惨绝人寰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痛中国,也让世界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蕴藏的巨大能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中国力量,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中国意志。
余震不断,废墟下传来微弱的求救声。冒死抢救前,济南军区“铁军”的师政委刘法峰高喊:“是独生子女的请举手!”
273名官兵无一人举手,尽管这中间许多人都是独生子女。
“是共产党员的请举手!”
官兵们齐刷刷地举起右手,无一例外,尽管这中间有许多人并不是共产党员。
谁都知道,这种选择意味着什么。
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让共和国的新生代站到抗震救灾前线。他们以和父辈一样的社会责任感,以顽强意志和专业知识,令人刮目相看。
年轻的河南籍消防战士荆俐杰跪地央求:“让我再去救一个孩子!”大学刚刚毕业一年的什邡龙居小学英语老师向倩,为了保护心爱的学生,身体被压成两截。几位以追求个性而闻名的“80后”作家,第一时间冲往灾区,运送救援物资。6岁的北川女孩任思雨,在废墟的黑暗中轻轻唱响《两只老虎》,鼓励自己、安慰同伴……
“他们团结一心,想为国家承担责任。”德国《新德意志报》这样评价。而年逾七旬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向现场的“80后”深鞠一躬:“你们绝不是‘垮掉的一代’!”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生活大变样的时代,必然是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然而,我们的新生代向世人宣告:无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无论人们的价值取向如何多元,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种始终长明不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守护着亿万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所以,他们在北京奥运会上志愿服务,“鸟巢一代”用从容自信的微笑征服了世界。
所以,他们在西方某些媒体歪曲报道拉萨“3·14”事件时挺身而出,留学法国的李洹站在巴黎共和国广场呼唤:“来中国吧!来看看一个真实的、完整的中国,一个西方媒体不会展现给你们的中国!”
所以,当甲型H1N1流感肆虐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上海籍留学生小盛在网上发出推迟回国倡议,“对祖国和家人负责”,体现了一种负责任的公民意识。
饱满的生命,飞扬的青春,阳光的神情。共和国的灿烂光明正在年轻一代的幸福人生中升起。“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