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光掠过年中这个节点时,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关键时期:止住高台跳水式滑落、企稳回升后,开始迎接进一步站稳脚跟、积蓄全面复苏力量的“关键之战”。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就得想关键问题,做关键事情。回望上半年经济走势,前瞻下半年经济发展,我们究竟要抓住哪些关键之处?
形势好转,但保增长的主题没有变
从去年11月初实施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来,240天里,中国经济与国际金融危机展开了生死时速般的赛跑。与当初的步履维艰相比,今天,我们看到一幅新的经济图景。
走进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高大宽敞的厂房,看到的是工人们总装动车组的忙碌景象。这些动车组即将行驶在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线上。这个公司曾经以修车为生,度日艰难,在扩大内需政策带动下,焕发出勃勃生机,订单排到2012年,销售收入成倍增长。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的困难与重生,是国际金融危机之下中国工业的写照。在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中,出口的快速萎缩,迅速伤及工业。工业增长率在年初一度滑落到3.8%的历史低点,而往常在17%左右。正是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逐步实施,强力拉动工业近几个月逐步回稳,增速攀升到5月份的8.9%。
“投资是当前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工业回暖,是我们判断经济企稳回升的最主要依据。”在分析了一连串数据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得出结论。
与此同时,消费“马车”也在稳步快跑。1至5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4%,比去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夏粮连续六年的大丰收,又增添了新的底气。
不断攀升的制造业经理人指数、波罗的海指数(海运指数),活跃起来的股市、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忙碌起来的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都在印证着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经济企稳回升。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的办公室里,他用投资、消费、工业生产三张图表向记者展示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走势。他说,经历了急速下滑阶段,中国经济已经定下神来进入企稳回升阶段,我们期待着全面复苏阶段的到来。
“不过,仅仅看到这些积极因素,是十分危险的。”刘树成提醒说,当前有向上的动力,也有向下的因素。中国管得了自己,管不了世界。出口下滑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拖累全局,尚难以估量。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组数据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中国出口连续7个月负增长,上半年出口负增长20%以上已成定局,全年出口负增长可能在10%以上。即便是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冲击最为严重的1998年,出口还是增长了0.5%。此外,财政紧张、就业困难、企业效益下滑……一连串的问题在警醒我们,形势好转,但困难重重。
下半年,保增长的主题没有变,仍然是头等大事。必须咬紧牙关,以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一旦稍有松懈,就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刘树成对记者说。
近期,中央领导密集调研时发表的讲话里无不透露出这样的信息,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
保增长绝不仅仅是为了保8%左右的增长率。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到西欧考察,那里的经济学家说:“我们增长百分之二就行了,你们能维持百分之六七就很不错了,怎么还要更高呢?”厉以宁回答道,你们经过两百年工业化,没有农民进城就业问题。而中国是城乡二元结构,大量农民要进城解决就业和收入问题。保证较高增长率很关键。
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是我们永远不能忽视的最大国情。保增长,就是要保就业、保稳定。这就是我们在这个关键阶段不敢有丝毫放松的深刻背景。
调整结构的复苏才是真正的复苏,这需要一个痛苦的转变过程
经受金融危机磨难的人们都在期盼着,中国经济回稳之后全面复苏能够早日到来。关键在于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迎接和实现这个复苏?
在采访中,那些对中国经济恢复快速增长抱有殷切盼望的经济学家们,却少有人希望实现“V”形快速反转。
“这是不可能的。即使真的实现了,也是有害的。只有调整结构的复苏才是真正的复苏,而这需要一个痛苦的转变过程。”厉以宁这样说。
钢铁业在最近半年的发展就是最好例证。当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时,钢铁企业因为进口太多高价铁矿石,加之钢价一落千丈,度日如年。在国家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和振兴政策的刺激下,钢铁业年初迅速回暖,钢价反弹回升。随之而来的是,原来停产的小高炉又四处冒烟,钢价再次下跌,全行业又陷入困顿局面。全国钢铁产能过剩1.6亿吨。只有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结构,钢铁业才能真正复苏,否则便没有出路。
“经济不转型增速也可以很快上来,但接着就会下去,经济走势成了‘W’形。所以宁可是‘U’形的,底部稍微长一点,在这个阶段完成结构调整,才能可持续增长。”厉以宁的直言,是一种警示。
另一个是房地产业回暖背后的隐忧。房地产业投资近来回暖,这既是推动经济回升的重要力量,也是经济向好的重要标志。但也应该看到,在工业地产打折都销售不畅的同时,一些城市住宅地产屡屡惊现新“地王”。上半年的最后一天,北京一块住宅用地成交价比起拍价高出24亿元。部分一线城市住宅地产价格的迅猛攀升,是不是也应该警惕重现昔日的虚热?
国际金融危机的磨难,是一种契机,应该将中国经济推向新的层次和水平。如果当经济繁荣时,企业忙于数钱,没有动力去调整,而当危机来临时寄希望于国家刺激政策、满足于一时的回升重走老路,未来便没有希望。
深刻的变革已提出前所未有的调整要求。王一鸣说,美国过去经济增长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过度消费,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透支消费模式正在悄然改变,引发了中国经济外部需求的下降。中国必须调整依靠出口和投资的增长模式。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增强产业竞争能力、调整城乡和区域结构,变得更加紧迫。
事实上,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下,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正在悄然而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列出了这个变化的几个方面: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缩小了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的差距;从能耗看,一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2.5个百分点;从高技术产业发展看,医疗设备及器械、生物生化制品、通信交换设备等增长大大超过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这是中国经济新的希望。
“当前的困难,国际金融危机是外因,而内因在于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调结构、上层次、有后劲、可持续,是走出困难、全面复苏的根本之道、关键之举。”刘树成说,上半年稳住全局,投资是重要“推手”,而在下半年调整结构将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
走出金融危机的前夜,各国展开抢占下一轮发展制高点的竞争
纵观经济史,每一轮经济危机都伴随着一场技术革命,引导经济走出低谷,奔向复苏。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前夜,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何在?
环顾世界,处于危机中心的美国和欧洲究竟在做什么?奥巴马上任伊始面对的是重振美国经济的重任。在他的“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中,把开发新能源作为投资的重点。欧盟也宣布2013年前出资1050亿欧元支持“绿色经济”。
很显然,尚未摆脱危机漩涡的美国,已经表现出强烈的发展绿色经济走出困局、领跑世界经济的战略意图。在世界范围内,一场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战役”悄然打响了。
中国也在行动。中国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4万亿元投资计划里有3400亿元用于绿色项目;中央财政今年安排300亿元节能减排资金和80亿元可再生能源资金;新能源发展规划正在制定之中……
作为一个传统能源大省,陕西却将新能源作为新的发展重点。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列入发展规划之中,政府投入8亿元。三年后,将建成五个光伏产业集聚区;六年后,产业总规模将达到4500亿元。省长袁纯清说,美国在干什么?核心是生产能源和生活能源的改造升级。谁能把握这个契机,谁就是下一轮发展的“王”。我们如果不在这一问题上觉悟,不能有所作为,会成为别人的尾巴。
专家们指出,从短期看,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助于促进经济复苏,解决能源紧张的问题。从长远看,一旦技术获得突破,新能源产业有可能像上世纪末的信息产业一样迅猛发展,甚至成为经济主要增长点。我们有发展绿色经济的内在压力和动力,要抓住这次机遇,跟上世界的步伐。
事实上,中国已具备一定的绿色产业基础,并在一些领域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出口国。在风电领域,去年中国新增风电设备装机容量仅次于美国。关键要在信贷、财税、资本市场等政策上,更多地向这一产业倾斜,引领更多的社会力量集聚到这一富有希望的产业上。
基于不同的国情,一些专家也提出,中国的领跑产业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新能源上。厉以宁认为,还应该包括新材料、生物工程和社会的信息化。据了解,今明两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将投入1000亿元,加快一批能够支撑经济增长的重大科技专项实施。
“归根结底,要靠科技的突破战胜困难、引领经济。”刘树成说,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我们既要继续稳住经济速度,又要借鉴世界和历史的经验,抓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机,为经济全面复苏积蓄强大的力量。
1987年的经济危机后,美国大力发展刚刚兴起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引领经济走出低谷。著名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造就了美国持续8年的经济繁荣。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房地产支撑了美国的快速发展。当次贷危机引发世界性金融危机后,全世界都在通过科技的突破寻找新的领跑产业。
这同样是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关键之战”,关系着中国经济在复苏之后所能达到的高度,在世界上所占据的位置。我们不能不奋力“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