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里的浪花,在不少人的眼中充满诗意,在侯保荣院士眼里却是“是吃金属的老虎”。他多年来潜心研究如何对付这只“老虎”,独立撰写的日文专著《海洋腐食環
境と防食の科学》,至今被日本人奉为经典,认为是“不可多得的指导手册”。
获得
200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侯保荣院士,是我国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领域惟一的院士。
据估算,我国2009 年因腐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超过
1万亿元,而海洋腐蚀所引起的损失占全部腐蚀损失的1/3。如能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腐蚀损失可以减少25%-40%
。
侯保荣提出了海洋腐蚀环境的概念。 他告诉记者,海洋环境可以分为海洋大气区、
浪花飞溅区、海水潮差区、海水全浸区和海底泥土区5个腐蚀区带,对海洋工程结构的腐蚀速度有明显差别,而浪花飞溅区腐蚀最为严重,这一区带的局部腐蚀破坏,会使整个工程结构大大降低承载力,缩短使用寿命,影响安全生产。而我国浪花飞溅区的工程结构,恰恰很少采取特殊、有效的防腐措施,成了海洋腐蚀防护的“短板”
侯保荣说,他近年来的研究就是抓住了“浪花飞溅区”这一海洋腐蚀防护的“短板”。其新型防腐蚀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新建钢铁设施的腐蚀防护,对于已建钢铁设施的腐蚀修复,更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还可应用于各种腐蚀环境下的地下管线保护,适用性广,经济长效。经过“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推广和示范,此成果已在胜利油田海洋石油平台、青岛港液体化工码头、日照港煤码头等成功应用。
对于自己的成功,侯保荣总结说“创新的关键就要抓住、解决核心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侯保荣非常谦虚,他说,在腐蚀防护领域,可以采取的技术手段差不多,关键是认识是否到位,也就是思想意识的创新,这对最终创新成果的取得和应用都非常关键。包括他在浪花飞溅区腐蚀防护取得的成绩,他也只是说“因为自己先想到了而已”。
侯保荣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腐蚀防护成果应用逐渐升温,就得益于人们日益认识到腐蚀的危害和“腐蚀控制”的作用。虽然目前还无法根除腐蚀,但完全可以有效控制腐蚀、减少腐蚀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