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惊涛击岸,人们流连于浪花飞溅的诗情画意。侯保荣却说:“浪花是吃金属的老虎”。
桥墩边的“老虎”、码头下的“老虎”、港口里的“老虎”,40年来,这位国内海洋腐蚀与防护界的顶尖专家不知疲倦地与“老虎”斗争。
如何对付“老虎”?他独立撰写的日文专著《海洋腐食環境と防食の科学》,日本人至今奉为经典,“是不可多得的指导手册”。
“防腐蚀科研不是目的,防腐蚀科研的价值在于应用。”用半辈子时间身体力行的一句话是事业,这让他不曾停歇。而刚刚过去的一年,这位68岁老人的足迹更踏遍中国沿海。
江苏的大丰港、天津的曹妃甸、广东的湛江港……他在沙石上跋涉,他在桥梁间穿梭,他看到,一根根饱受海水侵蚀的结构材料,加起来就是两个上海宝钢生产的钢铁。“这就是我国一年的损失呀”,他痛心疾首,建不了一个宝钢,却可以奔走呼号,努力挽回因腐蚀造成的损失。
从南到北,从北到南,秋来暑往,一路颠簸,一路播撒防腐技术,他如教父,播撒智慧,日夜不休。
时间如此紧迫,等待技术普及的范围如此之广。近在咫尺的青岛海岸线,随处可见伸进海洋的钢架结构,他们大部分被建筑成桥。桥下,海涛汹涌,浪花飞溅。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并不明白,浪花飞溅后发生了什么?
这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时刻刺激着他:2008年我国的腐蚀损失可达9000亿元,而海洋腐蚀所引起的损失占全部腐蚀损失的1/3。
“对科研人员来说,最让人满足的莫过于研究成果的产业化。”于是,带着成果,他瞄准了市场。5年前,他在淄博建立了“山东省腐蚀科学重点实验室”生产基地,现在年产值已近1个亿;又相继与中海油能源公司、日本DNT涂料、上海三航科学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力促海洋腐蚀与防护技术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站在中国看全球,侯保荣对防腐蚀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抱有满满的自信。“防腐蚀科研成果产业化是典型的现代服务业,是一个正在崛起、升级的新兴行业。”他说,“未来10年里,我国能够成功扶持和实现‘防腐蚀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地区,不但可能成为国内的高新防腐蚀产业聚居区,而且大有机会成为国际的防腐蚀产业核心区和龙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