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介绍
 

 

造船业面临挑战 船板竞争力须增强

来源: 中国冶金报   日期:2009-09-16

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迅速崛起,造船、修船及船舶配套产业同步增长,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与此同时,船舶工业对钢材的需求也直线上升,成为钢材消耗大户。但自2008年10月份以来,海运市场运力需求减少,新船订单大幅下滑,造船业持续6年的兴旺行情落下帷幕。今后两、三年,造船业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及用钢情况

2008年,我国造船完工量达288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2.2%,占世界份额提高到了29.5%;承接新船订单5818万载重吨,占世界份额达37.7%;手持船舶订单2.046亿载重吨,占世界份额达35.5%。三大造船指标全面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船舶行业的钢材消费主要包括新船制造、修船和改装船、海洋工程以及船舶分段制造。有关机构预测,“十一五”期间,在我国船用钢材需求中,预计新船制造占66%,修船占12%,海洋工程占2%,船舶分段制造占20%。造船业需求的钢材品种主要有造船板、型材(H型钢、T型钢、工字钢、球扁钢和大型不等边、不等厚角钢、圆钢、半圆钢等)和船用钢管,其中造船板需求量约占造船用钢总需求量的80%~90%。造船板消耗基本上是中厚板,少量的薄板主要用于船舶的上层建筑。

近两年,随着新承接船舶订单数量的增加,我国造船板消费呈显著上升趋势。2007年,我国造船板材消费达1237万吨,比2006年增长85.7%。2008年,国内钢厂累计生产造船板2014万吨,同比增长62.0%,是各类中厚板中增长幅度最大的品种。但与造船量增比,造船板产量增长速度要快于造船完工量增长速度。

过去,韩国主要从日本进口船板,从2006年开始转向从中国进口。2007年,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船板进口国。

国内造船板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造船板生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要生产企业产量规模均匀,市场竞争激烈。目前,我国能生产船板的钢企有20多家,其中产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产量占总量的70%以上,前5位产量比例占40%以上。从钢企的生产情况看,2008年鞍钢仍然保持船板产量第一的位置,全年船板产量为206.78万吨,比2007年增长49万吨,增幅为31%。首钢、宝钢、新钢、济钢的船板产量均超过159万吨。

二是中厚板轧机生产的船板仍占市场主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累计生产船板2014.06万吨,其中,中厚板轧机产量达1610.96万吨,同比增长56.2%,占造船板总量的79.98%;热轧宽带钢轧机(含连铸连轧机)产量达321.65万吨,占总量的15.97%;炉卷轧机产量达81.45万吨,占总量的4%。中厚板轧机造船板比较集中的企业有鞍钢、新钢、重钢、济钢、宝钢、首钢、湘钢、韶钢、南钢等9家企业,占总量的比例达70.97%。

三是品种规格基本满足市场需求。近两年,国内建设了宝钢罗泾、鞍钢鲅鱼圈等宽厚板轧机生产线,能够提供4000mm以上的宽厚板,几乎覆盖所有钢种级别;在强度等级上,宝钢、鞍钢、舞钢等生产线能够生产FH40及以上强度等级,最高可达DH42~DH69、EH42~EH69、FH42~FH69。

四是产能过剩凸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船板产能超过6000万吨,已经超过了实际需求量。到2010年,国内中厚板轧机在淘汰落后轧机、新建轧机投产的情况下,生产能力将达到9000万吨左右。随着船市供求关系的突然变化,产能过剩矛盾将日益凸显并尖锐化。

目前,国内的造船板生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品种规格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在钢级方面,国内生产的造船板大多为一般强度的A级、B级,高强度级别的造船板因还不能取得多家船级社的认证而不能大批量生产,不能满足出口船的需求。在规格方面,日本企业产品的平均宽度达3500mm~4000mm,而国内只有2800mm~3500mm。同时我国中厚板轧机尺寸规格普遍较窄,轧辊辊身长小于3000mm的中厚板轧机占总生产能力的70%。国内特厚、特宽或宽薄规格的造船板产量不足。厚度小于10mm或大于40mm、宽度3500mm以上、长度12m以上的品种,部分65mm~120mm特厚板,薄而宽规格(6×3300mm)的造船板国内生产能力不足。

其次是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国产造船板多数存在夹层、除锈后表面有麻点、纵向厚差超标、裂纹、板型不平整等问题,实物表面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一是国内部分厂家除鳞效果不好,产品露天存放容易锈蚀;二是自动测长、测宽、测厚等设备尚不完善,尺寸偏差较大,特别是对角线上的偏差较大;三是焊接性能普遍不理想,尤其是高强度、高韧性的品种;四是板型控制不好,不少国产船板分切后翘曲现象较明显。

再其次是加工配送还不能满足船厂要求。在日、韩等先进造船国家,钢厂都是根据船厂需求将主要尺寸切割好送到船厂,这样可节约船厂成本。而我国钢厂在加工配送这方面还不能满足船厂要求。近年来,部分钢铁企业分别和船厂建立了加工配送中心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种情况有所好转。

最后是交货期存在一定问题。造船用钢材要求配套性强,一个造船分段在建造过程中要求钢板从厚至薄、从宽至窄、从高钢级到低钢级以及型钢管材同时供应,但多数钢厂交货是以钢厂生产组织方便进行,交货有时留有合同尾数,有的拖期2~3个月,使船厂无法正常组织生产。从2006年起,宝钢造船板已经实施按周交货,兑现率接近百分之百。

未来造船用钢的发展趋势

未来造船用钢的发展趋势,一是单位载重吨用钢量呈下降趋势。目前我国5万载重吨以上大型船舶造船平均消耗强度系数为0.196。二是造船用钢的规格、尺寸精度将更高,钢材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品种将增多。三是由于船舶大型化、专业化使得对低合金高强度钢船板的需求增加,造船板向宽幅发展,3000mm以上船板需求量大幅增加。在船用型材方面,对大规格的球扁钢、大型不等边不等厚角钢的需求将加大。对无缝管的壁厚均匀性和圆度准确性的要求都将提高。四是不锈钢液舱的化学品船制造量增加,将使不锈钢用量大幅增加。五是对耐腐蚀性的要求将更高。

今后,随着我国制造船级吨位的不断提高,船板的使用宽度将相应有所扩大。首先,钢铁企业要密切关注船板市场发展,推进宽厚板轧机的工艺研究,扩大船板配套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覆盖面,培育未来船板市场的竞争力。

其次,钢企要加强研发力度,充分发挥大型工艺装备优势,加大对造船产品研发资金的投入,集中研发力量,加强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E、F高强度等级和厚规格船板产品的研发力度,形成完整的品种规格系列。

再其次,要与造船厂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加强船用钢板产需衔接,实现资源锁定、价格锁定的战略联盟。合作的具体形式,一是与船厂或修船厂建立直供关系,获得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二是与船厂建立新产品研发合作,加快船用钢系列产品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步伐;三是与船厂合资组建或自建船用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做好对船厂的服务延伸。

最后,要着手解决船板交货期的问题。在当前供求关系逆转,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下,用户撤单现象开始加剧。建议钢铁企业从管理上寻求突破,按照订单组织生产,实行产销协调制,根据交货期倒推生产计划,利用ERP管理系统,加强生产过程环节的跟踪,实现从订单到发货的垂直管理,确保按合同期组织交货。

 

(版权所有  转载请标明出处)